《周·知》| 重磅:中欧“重启”久违的对话机制 涉重要经贸议题
编者按:本周,中欧关系迎来久违的积极转寰。全国人大代表团应邀赴布鲁塞尔出席中欧议会交流机制第42次会议,标志着自2018年以来中欧立法机构首次重启对话。会议围绕政治关系、经贸合作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坦诚交流,为中断多年的沟通机制重新注入动能。随着中欧立法机构同步解除交往限制,“重启键”的按下,意味着双方关系正从“恢复接触”开始迈向新阶段。与此同时,本周围绕中欧经贸与安全议题的动态也频频释出信号。欧盟拟要求中企在欧投资时技术转让,中方明确提出“三个反对”;欧盟内部则在防务一体化上加快脚步,理事会与议会就“欧洲防务工业计划”达成协议;双边层面,中法举行新一轮战略对话;中冰签署绿色合作声明;中国—北欧经贸论坛签约逾千亿元;此外,商务部等五部门出台完善海外服务体系指导意见。从议会交流重启到机制创新,从战略对话到绿色合作,中欧关系似乎正经历“回暖—重构—再平衡”的多层次演进,或为双方在经贸、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探索务实合作开拓新空间。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据中国人大网,10月15日至19日,应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邀请,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欧议会交流机制常务副主席、全国人大中国-欧洲议会关系小组副组长傅自应为团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团一行,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中欧议会交流机制第42次会议。这是自2018年以来,中欧议会首次重启正式会谈,也是今年双方同步解除相互交往限制后,中国全国人大与欧洲议会开展的首次高层机制性交流,为中断多年的中欧立法机构对话按下“重启键”。
中欧议会交往曾因分歧陷入数年停滞。2021年,双方因政策差异暂停立法机构交流机制,高层对话渠道几近关闭;2023年,相关交往限制进一步收紧,双边互动陷入低谷。转机始于今年,经过多轮沟通协商,7月16日,中方与欧洲议会正式宣布同步全面取消相互交往限制,持续四年的“冰封期”宣告终结,也为此次第42次会议的举行铺平道路。
会议期间,双方围绕中欧政治关系、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贸易投资合作及双边关系未来发展等商定的议题,展开了坦率且深入的交流。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团长恩金·埃罗格鲁及8个党团代表先后发言,中欧双方共50余名代表参会,在多领域交换意见,既直面合作中的挑战,也积极探寻共同发展机遇。
经贸合作是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欧洲议会代表在发言中称,当前中欧双边贸易存在所谓“不平衡”态势,欧洲对中国出口规模近年呈下滑趋势,部分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认为相关趋势需重点关注。欧方提出,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领域的结构性问题,若后续协商未能取得实效,欧盟或将依据自身经济安全战略采取应对举措。同时,欧方特别提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希望中方在出口许可审批、管理流程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透明度与可预测性,以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对于稀土出口管制,中国商务部已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中国对稀土等战略资源的管理,始终基于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完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及国际通行惯例。中方多次强调,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对全球科技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愿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各方加强沟通协作,通过技术交流、产能合作等方式,共同维护全球稀土产业生态平衡,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欧交往限制解除,民间与产业层面的合作已率先显现活力。在汽车产业领域,中国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布局欧洲市场,不仅扩大对欧出口规模,更积极推进欧洲本地研发中心建设,通过技术本土化合作突破贸易壁垒,为中欧汽车产业合作注入新动能。
除经贸议题外,中欧双方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诸多共识。欧方表示应加强相关领域的共同努力,希望中方能为气候损失与损害基金作出贡献。当前,中欧双方在绿色能源、低碳技术研发、环境治理等领域拥有广阔合作空间,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与项目对接。共同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全面准确落实其目标及原则,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尘封七年的此次议会交流,中欧双方达成共识,明确将继续维持议会层面的交流机制,计划明年开展新一轮对话,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细化合作举措。
周知·热点速览
欧盟拟要求中企技术转让中国外交部提“三个反对”
联合早报15日报道,针对欧盟考虑为中国企业在欧投资设定技术转让的先决条件,中国外交部说,中国反对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强制技术转让、反对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反对以提升竞争力为名采取保护主义歧视性做法。
欧盟就实施防务工业计划达成协议
新华社报道,欧盟理事会16日宣布,欧盟成员国政府代表与欧洲议会当天就实施“欧洲防务工业计划”达成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这是欧盟朝着“2030年防务准备就绪”迈出的重要一步。依据协议,2025年至2027年间,“欧洲防务工业计划”将获得首批拨款15亿欧元,用于扩大防务生产能力、联合采购军备、发展供应链等。
中法举行战略对话
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杭州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举行第二十七次中法战略对话。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深化中法战略合作进行友好深入沟通并达成广泛共识。
中国冰岛发表联合声明加强地热和绿色转型合作
中冰近日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和绿色转型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表示,双方将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加强政府间、行业间合作,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开发地热能潜力,推广地热能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创造新的绿色产业和就业岗位,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期间签约逾千亿元
中新社报道,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10月15日在武汉开幕。活动期间,湖北推动69个项目签约,金额逾1000亿元人民币,涉及信息技术、大健康、制造业等领域。其中,12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际商报17日报道,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构建与我国对外投资贸易发展相适应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是我国首个海外综合服务领域的指导文件。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洲民粹主义极端右翼崛起与欧盟对外战略转型》
作者:金玲
来源:欧洲问题研究
欧洲民粹主义极端右翼力量上升是近年来欧洲政治生态中最显著的现象,它们既是欧洲在多重危机背景下经济、社会转型压力的结果,又反过来塑造欧洲多方位转型进程。欧洲民粹主义右翼力量的发展和影响力的上升,虽具有显著的危机驱动特征,但其反映的却是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中深层次和结构性的矛盾,因此,其崛起将是长期性的。当前,欧洲民粹主义极端右翼的选民基础日益扩大,它们通过参与政府、支持政府或利用自身作为最大反对派力量的地位,已在欧盟获得制度性权力。不仅如此,在主流政党日益“极端化”背景下,它们通过自身的“主流化”趋势,已成为欧洲政治中的新常态,不再是欧洲政治格局中的边缘性力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博弈、欧洲一体化以及欧洲自身的多重危机叠加共振,使欧洲民粹主义极端右翼形成了具有欧洲特色的“本土主义”核心意识形态,不仅强调“主权”,还重视“欧洲身份”。它们的核心理念与主流政党的政策立场相互交织,正共同推动欧盟对外战略的转型进程,主要表现为以维护“欧洲主权”为核心的战略自主目标,追求经济安全的“去风险”战略,以及在多边主义立场上的战略性、务实性转向。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盟微妙地平衡简化和放松管制》
作者:Apostolos Thomadakis
来源:CEPS
欧盟在经历十多年密集立法后,正迎来“简化时刻”。欧盟委员会以增强竞争力为由,推动对金融监管体系的“简化改革”,通过削减重复规定、统一报告周期和协调定义来降低企业负担。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需要简化,而在于这场“简化”是否实为“变相放松监管”。当改革导致监管范围缩小、义务减轻或执行延期时,简化便越界成为“去监管化”,削弱了欧盟实现气候、金融稳健及消费者保护等核心目标的能力。
真正的“聪明简化”应以实现原有政策目标为前提,减少合规摩擦而非降低标准。为防止“简化”滑向“倒退”,应建立“五重防护机制”,包括“不造成损害”条款、自动失效的时限性豁免、统一的数据与报告体系、执行能力评估机制,以及跨机构的“简化记分卡”。欧洲的竞争力取决于规则的清晰与可预期性,而非监管的松紧。欧盟需要的不是更少的目标,而是更高效的路径——确保在减少程序负担的同时,维持政策雄心与制度信任。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

登录
中欧商界成功举办第四轮商业领袖圆桌对话 共探新机遇同创新空间
商会与贝克·麦坚时联合举办网络研讨会 深度解读IPI及欧盟医药监管新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