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欧洲“反思”电动车关税“教训” 欧盟面临竞争、合作与绿色转型战略博弈
编者按:近期以来,欧洲人“反思”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值得关注。比如有欧洲智库研究认为,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并征收关税,曾被视为维护欧洲“产业安全”的象征,然而一年过去,该贸易行动效果却“远不如预期”——关税并未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反而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引发中方反制,并令欧洲自身企业与消费者同受影响。欧方认为,在全球经贸格局急剧重塑、美国与中国“快打快攻”的背景下,欧盟的贸易防御工具“显得过于缓慢、温和、拘泥于陈旧的规则”。当“去风险化”政策收效寥寥、对华依赖反而加深之际,欧盟正陷入战略困局:既担忧中国产能外溢,又难以协调内部立场。欧方下一步政策调整值得关注。此外,欧盟计划投资10亿欧元发展人工智能;欧洲议会否决两项对欧委会的不信任动议;德国拟推动放宽2035年燃油车禁令;欧盟与世界银行深化“全球门户”合作;欧盟绿色能源进口达146亿欧元,中国仍占其太阳能电池板98%的市场份额。整体来看,欧盟产业战略在竞争与合作、绿色转型与现实约束之间寻求再平衡。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近日发布文章“Watching China in Europe—October 2025”指出,当前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政策已从最初的“胜利”转向深刻反思,并且欧洲各界普遍认为中欧电动汽车贸易博弈是其贸易政策的警示案例而非成功实践。
首先,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政策预期目标落空。欧盟关税政策的核心诉求是保护本土汽车产业免受竞争冲击,但关税实施并未削弱中国车企在欧竞争力,比亚迪等车企仍在欧洲实现盈利。相反地,高关税政策对欧洲本土企业形成反噬,推高了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欧洲车企成本,并引发中国对酒类、猪肉、乳制品等欧洲优势产品的反制措施,形成 “双向受损” 的尴尬局面。
其次,电动汽车关税暴露欧盟贸易防御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多名欧盟高官与外交官表示,欧洲现有的贸易工具少、流程僵化。在中美快速应对经贸格局变化的当下,欧盟坚守采用传统规则不仅难以有效维护产业利益,还将错失应对市场变化的最佳时机。
最后,关税加剧了欧盟内部的分裂与战略迷茫。在推行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过程中,德国等成员国的反对态度凸显了欧盟与成员国间的立场分歧,而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为吸引投资更倾向于对华务实合作,进一步放大了内部裂痕。
同时,本轮中欧电动汽车贸易博弈迫使欧盟重新审视对华战略,其“去风险”政策实施两年多来,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反而加深,当前以“平衡竞争环境”、“市场准入”为由加大对华贸易壁垒的政策亟需调整。
商会倾向认为,尽管中欧经贸往来存在壁垒与分歧,但互惠互利合作总基调仍保持不变。未来,中国与欧盟应以绿色转型为抓手,以产业合作为基础,以规则对话为桥梁,突破当前贸易壁垒,让中欧合作成为动荡世界中的 "稳定器" 与 "增长极"。
周知·热点速览
欧盟计划投资10亿欧元塑造欧洲人工智能未来
欧洲时报报道,欧盟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减少对美国和中国的技术依赖。为此,欧盟委员会将投入整整10亿欧元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专家对此表示欢迎,但同时也告诫称不要抱有过高期望。
欧洲议会否决两项对欧盟委员会的不信任动议
新华社报道,欧洲议会9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全会上否决了两项针对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的不信任动议。两项动议分别由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欧洲爱国者”以及左翼党团发起,内容包括指责欧盟委员会的环境政策致使欧洲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下降,批评与美国达成的新贸易协议存在无视制度平衡及透明度低等问题,并谴责欧盟委员会未能应对欧洲气候危机与社会危机以及在巴以冲突上的立场等。
德国政府拟放宽欧盟2035“燃油车禁令”
德国之声报道,德国汽车业面临竞争压力与电动车转型困境之际,德国政府希望在欧盟层面推动放宽2035年燃油车禁令。总理默茨与副总理克林贝尔在汽车峰会后达成共识,主张为混合动力及合成燃料技术留出发展空间。这一立场赢得产业界与工会支持,但环保组织担忧此举或削弱欧洲向电动化转型的动力。
全球门户论坛:欧盟委员会和世界银行集团深化基础设施与就业合作
据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根据其“全球门户”投资战略,与世界银行集团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新一代互联互通项目建设。筹备中的首批18个高影响力投资项目集中在能源、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三大战略领域,分别位于非洲、亚洲及太平洋和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
欧盟进口146亿欧元绿色能源产品
欧方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了价值111亿欧元的太阳能电池板、29亿欧元的液体生物燃料和5亿欧元的风力涡轮机,绿色能源产品进口总额接近146亿欧元。中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供应国,占所有进口量的98%。尽管这一份额与2023年持平,但进口总额从190亿欧元下降到2024年的109亿欧元。对于液体生物燃料,中国也处于领先地位,但占所有进口量的 24%,低于 2023 年的 36%。液体生物燃料的最大进口伙伴还包括马来西亚(15%)、英国(13%)和巴西(12%)。2024年,风力涡轮机进口主要来自印度和中国。与2023年相比,中国的份额从31%上升至43%,而印度的份额则从58%下降至48%。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地缘政治变局下欧洲政治共同体的缘起、功能与困境》
作者:赵晨
来源:当代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欧洲政治共同体是欧洲政治精英应对地缘政治变局的构想和设计,因20世纪50年代解决德国问题而萌芽,历经20世纪80年代末的欧洲邦联设想,直至2022年因应对乌克兰危机而变为现实。欧洲政治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团结欧洲国家以排挤俄罗斯、安抚期待加入欧盟的候选国和推动欧洲内部问题协商解决。但欧洲政治共同体因无法提供有效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方案、无法解决内部矛盾以团结欧洲,以及受美国及北约影响而战略自主受限,难以成为塑造欧洲地区秩序的决定性力量。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洲如何在特朗普时代应对不断变化的跨大西洋安全伙伴关系》
作者:Iana Maisuradze
来源:欧洲政策中心(EPC)
跨大西洋安全伙伴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由于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美国不再优先考虑欧洲,欧洲人必须承担更大的防务责任。特朗普试图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做法,包括试图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谈判,以及对基辅提供模棱两可的安全保障,构成了重大挑战,有可能损害跨大西洋安全关系。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安全将继续依赖于美国。为了应对这一现实,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三大任务:首先,理解并接受特朗普的政治算计和利益;其次,让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和欧盟做好准备,在各自大陆的安全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第三,确保对乌克兰的保障足够可靠,以阻止俄方再次发动或升级危机。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