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中美经贸缓和释放积极信号 欧方关注多边格局演变与战略平衡压力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5-11-01
分享        

编者按:本周见证全球经贸重大动态:10月下旬,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率先达成多项共识,并在釜山元首会晤中得到确认,为全球贸易局势注入了久违的稳定信号。磋商成果涵盖关税缓和、出口管制与调查措施暂停等关键领域,显示双方正以务实态度寻求在竞争中实现“可控缓和”。欧方对此高度关注。欧洲舆论普遍认为,中美间的阶段性缓和或为全球供应链带来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凸显欧盟在经贸安全、关键原材料与产业政策上的平衡压力。本周数据显示,三季度欧元区GDP温和增长;欧乌自贸协定升级;欧方开启对华“实物关税”辩论及企业供应链调整等。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率先举行磋商并取得多项实质性成果。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对磋商成果予以肯定并为中美关系注入稳定信号,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吉隆坡磋商率先突破,中美双方在关税、出口管制、调查措施等关键领域达成共识,具体包括三大核心内容:其一,关税领域实现实质性缓和。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地区商品)加征的 10% 所谓 “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24% 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中方将相应调整反制措施,双方还同意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这一举措为两国企业降低了贸易成本,缓解了市场不确定性。

其二,出口管制措施迎来阶段性调整。美方将暂停实施 9 月 29 日公布的出口管制 50% 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则暂停实施 10 月 9 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这一安排为两国高技术领域合作保留了空间,有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其三,调查措施实现双向暂停。美方将暂停实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 301 调查措施一年,中方也将相应暂停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为相关行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

此外,双方还在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上达成共识,进一步确认马德里经贸磋商成果。美方在投资领域作出积极承诺,中方则将与美方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商务部发言人强调,这些成果为后续中美元首会晤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证明通过平等对话可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对于中美在吉隆坡磋商及釜山会晤中达成的经贸共识,欧方高度关注。欧委会副首席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作为第三方不对其他国家间的贸易谈判结果置评,但“欢迎任何消除全球贸易壁垒的进展”。 10 月 31 日,中欧团队在布鲁塞尔就出口管制举行磋商。吉尔强调,委员会仍“全力聚焦于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承诺”,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双边合作始终是欧盟关注的重点。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则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中美在稀土问题上的谈判细节,需进一步观察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稀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雷达、战斗机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此前中方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曾引发欧盟工业界“担忧”,此次中美共识中涉及稀土出口管制暂停的内容,成为欧盟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

观察人士认为,面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阶段性缓和,欧盟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处于微妙位置——既希望借助中美关系回稳带来外部环境改善,提振内部经济增长与产业信心;又担忧在关键原材料、高科技及绿色转型等领域对外部供应的依赖加深,从而削弱其战略自主。当前,欧盟正努力在开放市场与保障安全、自主发展与维护全球合作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这种复杂的政策取向不仅反映出欧洲的现实考量,也折射出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下的制度性困境。

周知·热点速览

2025年三季度欧盟GDP同比增长1.5%

欧盟统计局10月30日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经季节性调整,欧盟GDP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0.3%;欧元区GDP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0.2%。从已有数据看,瑞典(+1.1%)环比增幅最高,其次是葡萄牙(+0.8%)和捷克(+0.7%);立陶宛(-0.2%)、爱尔兰和芬兰(均为-0.1%)环比有所下降;大多数成员国同比有所增长,爱尔兰(+12.3%)增幅最高,其次是西班牙(+2.8%)和捷克(+2.7%);仅芬兰同比下降0.9%。


匈牙利外长说不会让乌克兰加入欧盟谈判启动

新华社报道,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彼得27日在布达佩斯说,匈牙利不会允许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启动,因为这会对欧洲大陆构成威胁。西雅尔多说,乌克兰加入欧盟,哪怕只是启动实质性入盟谈判,都会对欧洲构成威胁,因为乌克兰加入欧盟将对欧洲的安全、经济运转和劳动力市场运作构成威胁。


欧盟-乌克兰贸易升级协定正式生效

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称,自29日起,升级后的欧盟-乌克兰深度全面自由贸易区协定(DCFTA)正式生效。升级后的协定限制了欧盟对敏感农产品的进口,纳入了强有力的新保障条款,并规定了乌克兰和欧盟生产标准的协调一致。


欧盟就对华征收“实物”关税展开辩论 以确保关键物资供应

据彭博社消息,欧盟正考虑一项新的贸易措施,要求某些中国出口商在向欧盟出口特定商品时,必须向欧盟储备库提供关键原材料。鉴于对中国管制关键原材料出口的担忧,欧盟正在寻求一种能够确保其进口商获得稳定供应和更高安全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建立更长期的许可证制度。


安世Nexperia暂停向中国发货 大众汽车供应商减慢输出

彭博社10月31日消息,由于与工厂管理层存在分歧,安世(Nexperia)停止向其中国工厂供货,已经影响欧洲及其他地区汽车生产的僵局可能加剧。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构建关于中美关系的正确战略认知——基于美国认知场域变化与对美舆论策略调整的研究》

作者:欧阳向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正确战略认知对于中美关系发展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从“繁荣叙事”到“安全叙事”,美国国内认知场域的变化使其对华政策逐渐走向偏执。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定位是美中关系紧张的认知来源,而相对实力下降是其不断强化“威胁认知”的主要依据。中国视美国为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希望与美国相互“视为伙伴”,形成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为此,构建正确战略认知的途径包括:常态化元首会晤机制、完善高层战略沟通渠道、增进对彼此发展模式的理解、加强军事安全互信建设和推动多边合作等。鉴于中美舆论场域已发生重大变化,对美舆论斗争应以经济成就为坚实支撑,让美国看到“共同繁荣”不失为一个明智选择;增强在国际科技舆论场的话语权,让美国看到“安全叙事”下中国实力不逊色于美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感和亲近感;构建有效的舆论斗争策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舆论合作。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关税、协议与多边理想:WTO还能存续吗?》

作者:Petros C. Mavroidis

来源:布鲁盖尔智库

特朗普政府的第二任期以对大多数贸易伙伴征收单边关税、与少数国家签署“特殊协议”为特征,进一步削弱了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这些举措违背了WTO的最惠国待遇(MFN)原则与第三方裁决机制(CTPA),体现出以政治便利性取代法律约束的政策取向。

与此同时,WTO内部的共识机制与上诉机构瘫痪使其功能严重受限,几乎无法在美方主导的双边博弈中发挥作用。若美国政策延续,WTO的相关性将持续下降。重振这一多边机构,需要主要成员展现政治决心,直面制度性困局,重塑全球贸易治理的合法性与活力。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