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欧盟正酝酿动用“反胁迫工具”应对中方?
编者按:本周的布鲁塞尔并不平静。欧盟内部近日讨论是否动用《反胁迫工具》(ACI)并剑指中国,引发各方关注。ACI 原为应对“特朗普式”关税而设立的,如今或被纳入布鲁塞尔“经济安全指南”,凸显其防范经贸依赖“武器化”的意图。与此同时,全球创新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第一;媒体报道,欧洲东部门户遭遇冲击:波兰关闭全部对白俄罗斯口岸,致使中欧班列大规模滞留,跨境电商物流承压;中方本周重申希望欧方不将关税武器化,强调应为产业合作创造公平环境;中美在 TikTok 问题上达成“框架共识”,折射大国数字治理角力的复杂性;航运方面,宁波舟山港9月开通北极快航,单程18天再创中欧时效新纪录;与此同时,葡萄牙宣布自明年起将香港移出“税务黑名单”。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近日,有媒体援引外交消息人士报道称,欧盟内部已就是否动用《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简称ACI)针对中国展开早期讨论。尽管相关议题尚未提交至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理事会审议,但多方确认,ACI 选项仍被“稳稳放在桌面上”。
《南华早报》19日报道说,今年早些时候,布鲁塞尔围绕是否以 ACI 针对美国展开过激烈争论。彼时,因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关税、要求欧盟修改数字立法,甚至扬言“购买格陵兰”,法国和德国曾主张启用 ACI,但最终该方案被搁置。如今,欧方官员则试图在舆论场上淡化其“核选项”色彩,强调应将其视为欧盟政策工具箱中合规、常规的一环。
欧盟委员会贸易部门高级官员马丁-普拉特(Martin-Prat)指出:“关于ACI,我们需要退一步,不要把它当作永远不该使用的核选项。它的设计初衷是威慑,但并非不可能动用。值得注意的是,它不需要成员国一致通过。”
ACI最初是为应对“特朗普1.0”时期的关税威胁而设计,而在2021年立陶宛事件后,其使用支持度迅速上升。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加紧制定《经济安全指南》,该指南预计将在年底前发布。这份战略文件将首次对欧盟所有经济工具进行系统梳理,强调工具间的协同效应,其核心理念即是强化威慑。
报道称,越来越多大国在博弈中诉诸“非对称措施”,通过“卡脖子”环节掌握制衡手段。美国方面不断以欧洲数字立法与贸易顺差为由,威胁征收新关税;中方则宣布对欧洲猪肉、乳制品及白兰地加征关税,作为对欧盟电动车关税的反制。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欧盟不太可能走向“特朗普式”强硬路线,但在面对所谓经济依赖关系“武器化”的局面时,布鲁塞尔确实希望行动更加迅速和果断。正如马丁-普拉特所言:“对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依赖,也许是我们可以容忍的,只要我们具备威慑能力,避免这种依赖被武器化。”
不过,观察家也指出,欧盟在开展经济安全战略时仍面临挑战。德国智库Merics研究员 Grzegorz Stec 警告说:“威慑最终取决于可信度,而这正是欧盟的关键短板。
周知·热点速览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跻身前十
据新华社报道,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报告显示,中国较去年排名上升一位至第10位,在研发支出、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持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共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首次跃居全球之首,北京(第4位)、上海—苏州(第6位)集群位居前十,是全球专利申请、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的热点区域。
波兰关闭白俄口岸,中欧班列受阻、跨境电商物流承压
观察网报道,波兰内政部长凯尔温斯基9月18日表示,因“西方-2025”军演及无人机越界事件,自9月12日起关闭的波白全部口岸将无限期维持。此举已令中欧班列主干线马拉舍维奇口岸停摆,约85%–90%的班列受影响,约300列货运滞留白俄罗斯,供应链成本上涨逾15%。欧盟供应链监测中心预计,中欧贸易额或有高达250亿欧元的陆路通道被冻结,Temu、Shein等电商巨头面临延误和改道费用。中国外交部敦促波方保障中欧班列安全顺畅通行,维护供应链稳定。目前波方未公布恢复时间。
商务部:希望欧方不将关税武器化消除市场壁垒
新华社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8日说,中方希望欧方不将关税武器化,消除市场壁垒,鼓励公平竞争,顺应产业合作大势,共同为产业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合作带来的超高性价比,正是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同时,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根本原因,更是助推包括欧盟在内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动力。何亚东指出,欧方不能一手高举气变大旗,一手又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欧方仅因为中国电动车高性价比,就毫无根据地给中国车企贴上“补贴”标签,并以莫须有的“损害威胁”名头滥用反补贴措施,实质是设置市场壁垒,干预自由竞争。实践证明,保护主义挡不住市场的强大力量,更拦不住欧盟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中美就妥善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
美国财长贝森特结束与中国谈判代表的贸易会谈后表示,双边已就TikTok的所有权达成“框架协议”。何立峰表示,双方针对TikTok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基本框架共识”,将就相关成果进行磋商。双方也同意由第三方负责处理美国用户数据与内容安全。
北极快航,18天抵欧宁波舟山港将迎来最快中欧航线
浙江日报报道,记者日前从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获悉,海杰航运确定于今年9月在宁波舟山港开通“中欧北极快航”。该航线将跨越北极,通过“冰上丝绸之路”连通中欧主要港口。去年底,宁波舟山港开通至德国威廉港的26天“中欧快航”;此次,宁波舟山港与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的直通段,单程运输时间缩短至18天,再创中欧快航时效新纪录。
葡萄牙明年起把香港移出“税务黑名单”
据法广9月16日报道,葡萄牙宣布由明年1月1日起,把香港从“具优惠税制地区名单”(俗称税务黑名单)中移除。根据当地税务机构公布的资料,葡萄牙政府已于当地时间9月5日修订优惠税地区名单,因香港已与葡萄牙签订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经评估后获认定符合欧盟政策,列为拥有优惠税制的地区,并将这个地区从黑名单上除名。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只要数据, 不要算法”: 此次逼和美国的巨大意义, 很多人还没说透》
作者:刘晗
来源:文化纵横
9月14-15日,第四轮中美经贸会谈落下帷幕。双方就TikTok问题达成了共识。美方放弃了此前强令字节跳动完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的要求,转而接受了一种折中方案:由美方认可的实体负责数据托管与内容运营,而字节跳动则保留核心算法所有权,并通过授权允许美方继续使用其技术。
在中美科技角力的关口,Tik Tok案看似沦为了特朗普政治博弈的诸多筹码之一,却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秩序变革中的“关键一案”。TikTok案远超商业范畴,成为美国政治体制变化的集中体现。TikTok案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关国家安全的危机意识如何渗入美国政治体制,成为美国“三权”的共识的故事。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法院也并非超然于政治:从巡回法院到最高法院,一系列看似技术性的判决,实则通过司法礼让原则将国家安全判断权力拱手让给行政部门,以合宪性回避策略避免正面触碰宪法争议,从而让“政治问题政治解决”成为司法默契。
TikTok案身处全球互联网治理秩序变革的拐点,互联网全球自由发展的历史,本就是美国借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的历史;TikTok案,集中体现了美国互联网政策的结构性转变,以及正在酝酿的新秩序。因此,对TikTok案的解读,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出海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美国政治体制,以及思考未来的全球互联网秩序。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乘风:应对特朗普经济学既大又美的欧洲战略》
作者:阿加特·德马雷
来源:欧洲国际关系理事会
特朗普第二任期已过八个月,欧洲人仍在努力制定应对美国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地缘经济政策的连贯策略。特朗普政府给欧洲带来了巨大挑战。它对欧盟几乎所有输美商品征收关税,正考虑施压投资者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队,还可能很快试图操纵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贬值。对于欧盟而言,应对令人费解的“特朗普经济学”的最佳策略是保持冷静并继续前行。欧洲决策者应秉持自助理念——克制实施可能损害欧洲经济的报复性措施的冲动,避免针对不会改变的美国政策进行徒劳抗争,最重要的是保持欧盟团结。欧洲各国还应利用这段动荡时期推进有争议的经济改革。这些政策包括:深化单一市场以扶持那些在美国市场份额将受损的欧盟出口商;利用数字服务进入欧盟市场的优势;通过监管改革促进创新融资;提升欧元的全球地位;以及为即将到来的货币战争做好准备。欧洲能否实施亟需的改革,将决定该集团在特朗普离任后长期的经济前景、全球地位和韧性。为使欧盟立足于坚实基础,政策制定者应保持冷静、团结一致,并聚焦于欧洲未来的愿景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

登录
欧盟中国商会在布鲁塞尔举行2025全体会员大会
欧洲银行协会访问欧盟中国商会 就共同筹备中欧金融机构会议举行磋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