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外媒:尘封七年后中欧这一交往终于将重启
编者按:冰冻七载,坚冰初破。外媒近日报道,中方代表团即将访问欧洲立法机构,这是七年多来的首次正式立法机构交流。对企业界而言,这一突破或不止于政治象征,中欧企业或将获得更多政策透明度,在贸易摩擦、市场壁垒等实质性问题上迎来沟通窗口。欧洲方面的表态耐人寻味:既强调贸易逆差、市场准入等实质诉求,也坦言在地缘政治议题上需要务实合作。在多重挑战交织的当下,中欧关系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值得企业界密切关注。本周在北京,盛大阅兵展示国防现代化成果;在天津,上合组织发布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声明,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稳定;5日,中方宣布对欧盟进口猪肉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税率最高达62.4%;在布鲁塞尔,欧方与南共市自贸协定立法有重大进展,拟寻求开拓拉美市场抵消美国关税影响。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9月4日,《政客》援引欧方信源报道,中方代表团即将时隔七年多访问欧方立法机构。如果成行,这将标志着因地缘政治紧张和相互制裁而长期停滞的该领域交流正式重启。报道说,会晤预计于10月中旬至11月初举行,随后欧方代表预计明年5月底回访中国。对于中欧企业而言,这一外交突破或是一个积极的政治信号,也可能影响双边贸易、投资及合作环境。
报道说,中欧立法机构关系自2018年以来一直处于中断状态。上一轮正式交流发生在北京,随后因疫情及制裁而中断。作为欧盟立法与监督的重要机构,欧方立场对贸易政策、投资审查及行业法规具有直接影响。此次对话恢复,或意味着双方有机会在更高层面上探讨双边关切,为企业提供政策透明度和预判空间。
报道援引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团长埃罗格鲁(Engin Eroglu)表示,两轮会议将聚焦全球和双边热点议题,包括乌克兰危机、贸易关系、联合国在全球秩序中的作用以及人权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贸易与投资议题尤其重要。埃罗格鲁提到,目前欧盟对华存在显著贸易逆差,他呼吁改善贸易结构,推动双方在平衡市场准入、减少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取得进展。这对中资企业在欧洲市场的运营、对欧出口企业及投资布局可能带来新政策环境。
在地缘政治层面,他明确表示欧盟应坚持“中欧关系改善取决于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但也坦言要求中国改变亲俄立场“不现实”。这一表态折射出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务实与矛盾心态。
今年早些,经双方商定,中方和欧盟立法机构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取消限制为本次中欧立法机构对话铺平道路,显示出关系转圜的迹象。
报道说,此次交流亦延续了2025年7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访华的外交势头。当时双方借建交50周年之机举行中欧高层会晤,为重启合作奠定了基础和指南。
从企业视角来看,中欧立法机构对话的恢复提供了三个重要启示:其一,双边贸易和投资政策有望获得更多透明度,为企业规划供应链和市场策略提供依据;其二,地缘政治因素仍需密切关注,尤其是涉及高科技、能源及关键材料领域的政策调整;其三,政策对话恢复意味着双方或有意在更高层面解决贸易摩擦和机制性问题,为中欧企业创造长期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总的来说,如果中欧立法机构交流恢复成行,不仅具有政治意义,也可能为中欧企业带来实际机会。建议企业及时关注会议成果、政策信号及潜在改革方向,在平衡风险与机遇的基础上调整策略,抓住双边关系回暖所带来的商业契机。
周知·热点速览
中国举行盛大阅兵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新华社报道,9月3日,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商务部解读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
新华社报道,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近日在天津召开,会议通过并发布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商务部有关负责人2日就声明进行解读时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首次专门就共同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单独发表声明,展现了上合组织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稳定的坚定决心。
中国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中新社报道,中国商务部5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提到,基于公司提交的答卷信息,初步裁定被抽样公司的税率分别为,西班牙里泰拉肉类公司15.6%、丹麦皇冠公司31.3%、荷兰维扬博克斯特公司32.7%,配合调查的其他欧盟公司将统一适用20.0%的税率,未配合调查的其他欧盟公司将适用62.4%的税率。
欧盟委员会通过与南共市自贸协定 欲抵美国关税冲击
新华社报道,欧盟委员会3日通过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寻求开拓拉美市场,弥补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贸易损失。当天,欧盟委员会将协定文本递交欧盟各成员国及欧洲议会审批,仍需得到“有效多数”批准。鉴于法国、波兰等国担心本国农业遭南共市产品的冲击,欧盟需消除内部分歧才能最终敲定协议。
西班牙欧盟委员会完成2028-2034年欧盟长期预算提案
9月3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通过了第二批7项部门提案,由此完成2028-2034年欧盟下期长期预算框架。这些法律文件包括《单一市场与海关计划》和《司法计划》。通过这些法律文件,欧盟委员会完成了其关于2028-2034年欧盟长期预算的提案,该预算总额按现行价格计算接近2万亿欧元(相当于2028至2034年间欧盟平均国民总收入的1.26%)。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世界新秩序向何处去?》
作者:陈庆鸿 黄莺 李东 陈文鑫 王世达
来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当前,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秩序面临百年变局,各国需通过对话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经济秩序由生产、贸易和货币格局塑造,其中生产格局最具决定性。当前产业革命、大国竞争与保护主义交织,国际经济秩序再次面临剧变。各国应维护规则为基础的体系,推进修补式改革,包括完善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
上合组织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已成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有望以其稳定性应对国际不确定性,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特朗普再度执政后高举"美国优先",破坏多边机制,其追求的本质是美国利益最大化的霸权体系,体现明显"新帝国主义"倾向,与全球潮流背道而驰。
印度因高关税措施与美产生摩擦后,转向"多向结盟"策略,通过深化与金砖国家及欧盟合作对冲美国压力,未来大概率继续采取灵活的"骑墙"策略。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中国阅兵的地缘政治信号》
作者:Rahul Pandey
来源:外交官
除了展示最尖端的武器之外,中国阅兵式还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意图:凸显中美之间的大国政治经济格局。
中方领导人的讲话简短但地缘政治意味浓厚,表示重点从避免冲突转向备战准备。
中方宣告中国是"不惧强权威胁、坚定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并要求世界在"和平与战争、对话与对抗、合作共赢与零和博弈"之间作出选择。
俄朝伊等反美立场鲜明的领导人获得前排席位,传达了反美力量联盟的深化信号。
来自世界各大洲的20多位领导人,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和新兴力量中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在军事层面,中国的尖端技术和新组建的解放军部队,集中体现了国家对于21世纪战争形态与权力演变的战略构想。
然而,比弹道导弹潜艇或定向能武器更为重要的是,这场阅兵所传递的地缘政治信号,指向的是全球政治格局与大国竞争的深刻转变。 当代国际伙伴关系更多体现在软实力与共同价值观之上,而非依赖传统的防务同盟或正式条约。
阅兵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未来的路线图,世界地缘政治重心正在向天安门广场转移。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