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欧盟拟取消美国工业及农业税以换取美方下调汽车关税
编者按:本周,欧盟拟取消对美国产业关税,以换取美国将欧洲汽车进口关税下调至15%,这一举措在缓解汽车产业压力的同时,也凸显出产业利益分化与农业争议的潜在矛盾。对于在欧运营的中资企业而言,跨大西洋关系的不确定性提醒各方需审慎评估政策动向及其潜在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持续上升;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电动车本地化生产加速推进,显示中企正积极把握海外市场机遇;欧洲内部,法德关系的重新定位及法德理事会的召开,将在国防、安全、能源及可持续贸易等领域提供协调契机;而欧盟竞争力战略的推进,在技术、绿色和数字领域塑造新的制度格局,对中欧合作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本期《周·知》聚焦跨大西洋贸易摩擦、欧洲内部协调以及中欧经贸动态的最新进展,提示企业与政策制定者需关注政策演变、捕捉潜在机遇,同时防范制度性与地缘风险,为未来战略布局提供参考。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欧盟与美国之间的最新贸易互动再度引发关注。本周四,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立法草案,拟取消对美国工业品征收的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对美国产汽车施加的10%关税。此举是落实上月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苏格兰达成的“跨大西洋贸易协议”的关键条件,旨在换取美国将欧洲汽车进口关税从27.5%下调至15%,并追溯适用于8月1日之后的出口。
欧盟方面称,这一安排将为本已资金紧张的汽车行业带来可观利好。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仅在一个月内,欧洲车企即可节省超过5亿欧元的关税成本。他强调,汽车产业长期以来承受巨大压力,该协议无疑为其提供了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利好”一方的背后是另一方的忧虑。作为交换条件,欧盟同意扩大美国部分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尽管牛肉和禽肉等“敏感品类”依旧被排除在外,但乳制品、猪肉、坚果、海鲜(尤其是龙虾)等品类将受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将继续对美国产龙虾免征关税,且此次涵盖加工品,这在美国国内被视为重要政治信号。然而,欧洲农民团体却批评称,农业部门“为汽车产业埋单”,却几乎没有得到实质性回报。Farm Europe 和 Copa-Cogeca 等组织指出,欧洲农产品出口美国依然面临关税上限,而此前免税的葡萄酒和烈酒如今也需承受15%的关税,农业利益明显受损。
按照程序,欧委会的提案仍需获得至少15个成员国以及欧洲议会的多数通过。欧盟理事会层面由于此前已给予政治授权,预计不会构成障碍。但在议会中,分歧已然显现: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表示,农产品减让幅度与实施方式仍存在争议;法国议员维德伦直言,议会结构高度分裂,理性未必占上风;不过,欧洲人民党领袖韦伯则明确支持冯德莱恩与特朗普的妥协,称这是“痛苦但正确的决定”。
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于美国自身。特朗普本周早些时候威胁将对采取“歧视性数字政策”的国家加征新关税,这使刚刚达成的跨大西洋贸易停战再度蒙上阴影。尽管欧盟高层强调美国方面“必须履行承诺”,但市场仍担心协议难以持久。
总体而言,此项协议强化了欧盟内部的行业分化。对外部观察者而言,这也再次折射出欧盟在对美谈判中的优先顺序——在关键产业利益面前,妥协往往首先落在政治敏感但经济权重相对有限的农业领域。另一方面,欧洲汽车产业依然对15%的输美关税表达担忧。
对于在欧运营的中资企业而言,未来跨大西洋关系预计还将反复震荡,欧盟如何平衡工业与农业、数字与制造的利益,并或还将影响其对华经贸政策取向,值得我方高度关注。
周知·热点速览
商务部:对美、欧、韩、日、泰进口苯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8月2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2025〕第47号,决定对来自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商务部裁定,如若终止,该类产品倾销和对中国产业的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
欧盟钢铁业呼吁与美国合作应对中国出口
欧洲钢铁协会(EUROFER)总干事8月28日表示,建议与美方建立关税配额制度,共同应对所谓“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凸显欧盟产业对跨大西洋合作的依赖。
海关总署:我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据媒体报道,海关总署方面8月25日表示,202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规模达2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过半;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年均增速超过10%,中国已跻身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8月27日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但降幅已连续两月收窄。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利润同比增长18.9%,成为工业整体改善的重要支撑。
零跑汽车欧洲本土化生产落地西班牙
8月28日消息,零跑汽车将在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投建工厂,计划于2026年三季度投产。主力车型T03与C10将成为出口欧洲市场的核心,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在欧本地化布局。
欧盟发布进口产品合规管制报告
欧委会报告显示,2023至2024年间,低价值进口商品数量翻番,达46亿件。同期,欧盟拒绝入境的商品超过6.4万件,其中近四分之三来自中国,主要集中在健康类产品,反映欧盟监管趋严。
法国贸易部长欢迎中国投资
8月27日,在巴黎举行的商业论坛上,法国对外贸易部长强调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在技术转让与合资合作领域,释放积极信号。
美国智库倡议建立“中欧加大联盟”
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8月28日发表文章,主张欧盟、加拿大与中国建立合作联盟,以抗衡美国单边主义,并指出中国在制造与绿色能源领域具备主导优势。
上汽与华为联合推出电动车品牌“尚界”
上汽集团与华为联合发布全新电动车品牌“尚界”,首款车型上市一小时内销量突破2.5万台,定位主流消费市场,显示中企在智能电动车赛道持续加码。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盟竞争力战略的关键领域、改革方向与对华影响》
作者:韩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文章以“欧洲竞争力的未来”和“竞争力指南针”为依据,从三大核心行动领域入手,深入剖析了欧盟竞争力战略的生成逻辑:一是欧盟创新表现明显滞后,生产率增长陷入瓶颈。二是欧盟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打乱了欧盟的能源供给格局,加大了其绿色转型的阻力。三是外部供应脆弱性的“暴露”引发欧盟对于经济“安全性”的高度关切。
文章以“竞争力指南针”中提出的“五大横向促进要素”为切口,围绕其改革方向进行系统梳理,并对预期成效进行了客观评估。具体而言,欧盟将通过精简监管框架、消除单一市场壁垒、强化资本市场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和引入竞争力协调工具五个方面,为营造宽松适配的发展环境,对于提振其竞争力发挥普适且协同的积极作用。不过,这些颇具雄心的改革措施面对欧盟结构性困境,在实践中存在较大局限性。
竞争力战略将加速欧盟经济的结构性重构,而中欧关系也将在动态调整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方面,数字和绿色领域是欧盟竞争力战略的关键,这与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相契合,为中欧强化战 略协同创造了有利条件;竞争力战略期望通过简化和统一内部规则和标准,消除域内外制度性障碍,为中国企业更好地整合当地资源、促进创新和扩大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支持。
不过,竞争力战略也将冲击中欧经贸关系的原有格局,给中欧合作带来潜在挑战。一是该战略放大了欧盟将技术作为主权内涵要素的重视,并通过立法、补贴和标准三重工具构建系统性技术壁垒。二是欧盟将加大对华歧视性竞争,阻碍中国绿色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三是欧盟更倾向于向内挖掘经济潜力以塑造竞争优势,尤其是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欧盟对华政策易出现摇摆,并通过强化内部协调压缩中欧互利空间。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法德伙伴关系重新定位?法德理事会的雄心》
作者:克里斯蒂纳·范伯根
来源: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
自2025年2月默茨当选以来,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多次会晤,双方似乎合得来。在欧洲当前形势下,8月29日在土伦举行的法德理事会是否能成为重新开始双边关系的契机备受关注。
通过改革"债务刹车"财政制度,德国总理为增加军事开支开辟了空间,以实现军队现代化并增强德国的国际信誉。两国领导人提议通过法德理事会在国防、战略和国家安全等议题上加强合作。此外,默茨承诺在欧盟和北约内部对俄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新设立的德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将为其外交政策带来更强的连贯性,增强应对内部分歧的韧性,为向乌克兰提供潜在安全保障做好准备。
在能源领域,马克龙总统和默茨总理承诺实现双边政策"重新调整",同时支持"技术中性"原则,确保所有低碳能源得到公平考量。然而,德国政府表示不会重启任何核电站,尽管核能问题在各政党间尚未形成共识。
法德议程还必须审视新的可持续贸易政策,以增强欧洲竞争力并确保农业和战略部门得到保护。目前,与南方共同市场的贸易协定仍是两国争议焦点。美欧贸易紧张关系促使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经济寻求多元化发展,开拓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德国必须与法国协力确定各自在未来潜在协议中的标准和红线。双方还必须协调努力,统一劳动和财政等经济社会改革措施,因为共同议程对重振欧盟竞争力至关重要。
近年来在欧盟委员会,"德国投票"的不连贯性在两国间制造了不必要的紧张关系。长期协调将使双方在欧洲形成某种联合领导,其性质有待在法德理事会上明确定义。法德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两国有责任为即将到来的重构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