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焦点透析:欧盟发布市场扭曲国家报告;欧盟对华频频出手,中欧经贸关系何去何从?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4-04-12
分享        

编者按:四月,春光渐好,欧盟对华却“重拳出击”。当周,欧委会宣布对欧五国来自中国的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启动FSR调查,这已是欧盟两月内对华新能源企业发起的第四次FSR调查……此外, 时隔六年,欧委会本周还发布了“豪华”、“加量”更新版中国“市场扭曲”的报告,为华反倾销调查中判断涉案产品和行业是否存在“显著扭曲”提供了“参考标准”。欧盟一边高举“绿色转型”旗帜,一边持续打压助力其实现目标的在欧中企,商务部长王文涛表示欧方“自相矛盾”、“双重标准”。轮番“巨石”下,中欧贸易数据随之波动,数据显示中欧第一季度贸易额下降6.5%。本周,外交部宣布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4月14-16日应邀访华,探讨双边贸易等议题;与此同时,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成功举办“投资中国”圆桌会,吸引众多欧洲企业参与;在匈牙利,深圳新能源企业也与当地政府达成了合作意向。电动汽车方面,数据显示3月中国、美国增长显著,而欧洲市场却出现下滑;欧洲央行释放了可能降息的信号,预计将在6月前先于美联储降息。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焦点透析_副本.jpg

周知·重点聚焦

4月10日,欧盟委员会时隔六年更新了所谓的关于中国“市场扭曲”的国家报告(report on state-induced distortions in China's economy)。该报告涵盖了中国政府在规划实现经济目标方面的作用、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优先获得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国家对特定行业的支持。其中,对于特定行业,报告在保留原有中国传统工业制造业——钢铁、电解铝、化工和陶瓷行业的基础上,新增了中国电信设备、半导体、铁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五个新兴行业,着重关注其发展概况、产业政策和“市场扭曲”。

报告称,选择上述九个行业的依据在于这些行业经常出现在欧委会贸易保护调查中,或这些行业本身具有特殊的经济或战略重要性。“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是政策分析的重点,同时对相关早期中央及地方性补贴政策以及“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进行了梳理。报告指出,这些行业的“市场扭曲”主要源于中国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限制、强制技术转让等方式,进而指控中国“以牺牲外国企业为代价”,保护本国企业。 

具体而言,在电信设备行业,报告称,现如今,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上取得了重要地位。比如,在5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华为和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迅速发展就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扶持。报告通过引用中国近年来对电信设备行业给予的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订单、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出口信贷和补贴政策,指控中国企业在此扶持下正在向海外提供更为便宜、更具竞争力的服务。同时,中国政府还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则,增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在执行上的不一致性使得中国企业可以“收获”来自外国企业的“非自愿且未得到补偿的技术转移”。

在半导体行业,报告指出,中国已经在中央和地方各层面发布了关于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计划和政策指导,这表明了政府对该行业的“高度干预”。且该行业主要以大型国有企业或“名义上的”私营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投资基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点名了海思、中芯在内的8家“国有芯片企业”。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中,中国半导体企业不仅数量在增加,经营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发展计划和政府支持的投资基金外,政府对该行业的“干预”还体现在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直接财政支持措施。中国还实施各种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关键技术和设备进口,并向半导体供应链上的其他生产者提供支持。

在铁路行业,报告分析了中国多年来对高速铁路及其零部件的发展扶持,通过提供补助、股权投资以及优惠的税收和贷款待遇,“支持”了本质上属于国有的铁路行业,同时“保护”国内企业免受国际竞争对手的影响。同时,行业结构和监管方式的改革在中国铁路行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2015年,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合并成中国中车,成为全球领先的机车车辆制造商;2013年和2017年,中国重新组织对铁路行业的监管,将监管和检查职责与运营分离,使中国铁路能够作为现代企业运营。报告还指控国铁集团在政府采购中发挥作用,发起针对国家铁路项目的部件采购招标,外国公司甚至中外合资企业却无法参与。同时,中国对国内市场的干预措施“保护”了中国铁路行业的国有企业免受国内外国竞争的影响,并使它们能够在国外以显著的“低价优势”与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对手进行竞争。此外,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中国铁路正将中国的“过剩产能”销往海外。

在可再生能源行业,太阳能电池、风力涡轮机和地源热泵都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重要环境产品。报告认为,中国掌握了全球约八成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和六成的风能组件制造产能,主导着该领域的全球出口,而这种主导地位反映了中国“几十年来依靠国家支持来培养本国制造能力的努力”。同时,这些行业“还将继续从市场扭曲中获益”。报告还点名了近十家风电、光伏制造商,称其为国有企业,并统计称大型并网太阳能发电厂中国企占据超八成,风电行业中国企也占近四成市场份额,均有“潜在影响供应链”的可能性。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报告指出,中国早在2005年就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整个价值链上提供的全面政策支持——从基本原材料到电池再到新能源汽车——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并推出了双积分、免征购置税等一系列措施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地方政府之间也在相互竞争发展各自的新能源产业链,以吸引就业、提高收入并获得中央政府的关注。报告指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层面的干预可能会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行业的“市场扭曲”。

尽管报告本身宣称只供对华反倾销调查中判断涉案产品和行业是否存在显著扭曲使用,但结合最近半年以来欧盟先后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对中企投标欧盟轨道交通、光伏电站项目的外国补贴调查以及对中企风电项目开展外国补贴调查,不难想到很多报告中“披露”的调查结果预计直接影响到其他欧盟行业政策领域的决策和正在进行的调查。相关分析人士指出,该报告为正在进行和未来的欧盟反倾销相关贸易保护调查提供了事实信息,“并可能为欧盟芯片和清洁技术生产商的反倾销投诉打开大门”,将成为欧盟行业在提出有关倾销行为的投诉时使用的工具。

该报告主观、片面、错误地评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其采取歧视性的反倾销做法制造借口,将对中欧经贸和投资合作等带来负面影响,结合近期欧盟对华频频发起的在新三样领域的调查,预计将打击中企在欧发展的商业信心,给在欧中企在欧洲绿地投资、收并购以及扩张发展带来阻碍。

总体而言,这一报告的发布可能会带来巨大挑战,我们建议,在政府层面保持全方位沟通,多弥合信任赤字;在成员国层面加强工作,对欧盟保护主义行为加以约束;在欧企业深度整合本地企业,与当地企业利益捆绑,形成共同体。欧盟和中国仍有机会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推动双方在多个领域的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中国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出口量下降了近20%,从一年前的94,102辆下降至75,626辆,出口额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这一大幅下滑不仅是数字上的减少,还代表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遭受的挑战。相关分析人士将其归结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的“双反”调查以及新的进口登记法规等贸易保护措施影响的直接结果。

2023年10月,欧盟正式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双反”调查,即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等中国公司均在重点调查名单之中。所涉产品是主要设计用于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九人或九人以下的运输,仅由一个或多个电动机驱动的新型电池电动车。此举旨在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是否获得了“不公平”补贴,从而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进而扭曲了欧盟汽车市场。

2024年3月6日,欧盟公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9个月海关进口登记的实施法规,这项措施自3月7日起生效。此法规的实施,预示着欧盟未来可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追溯性关税。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欧盟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总价值大幅下降,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汇率波动以及中国商品价格的相对下降。从中国电动汽车总出口来看,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增长了8%,达到248,211辆,但电动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3%。

此外,中国电动汽车在2024年初出口量和出口额的下降,可能还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24年2月经历了中国的春节假期,有效工作日减少,传统上制造业也会进入生产淡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活跃度,进而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出口情况。

在西方围堵之下,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表现出活力与韧性,正在转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伙伴国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RCEP是涵盖亚洲15个国家,旨在降低贸易壁垒和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目标在未来几年内取消成员国间高达90%的进口关税。

2024年1-2月,中国对RCEP合作伙伴的电动汽车出口在同期增长36%,其中,对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电动汽车出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倍、7倍和1倍。

面对全球新能源浪潮,中国与RCEP成员国合作领域广阔,前景良好。东盟国家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东盟国家正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汽车产业基础。《2023年东盟投资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前十大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在东盟经营发展,其中9个在该地区积极投资并持续扩张。另一方面,在全球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许多东盟国家也制定了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和配套政策,中国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全球领跑者之一,双方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具有非常强的协同性、互补性。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通过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关系,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够加深与这些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合作。

除此之外,中亚地区也开始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另一个新兴出口目的地。今年前两个月对该地区的出口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倍。

逆风之下,站稳脚跟实属不易。但我们看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出口机遇,加速产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还将深刻影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周知·热点速览

德国总理朔尔茨将访华

央视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4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最新贸易数据出炉:中欧贸易持续低迷

据综合媒体,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下降了 6.5%,主要原因是中国进口大幅下滑。其中,中国从德国进口下降 16.6%;中国从荷兰的进口增长了 36%,相关人士表示,增长主要集中在芯片制造用具。


王文涛部长:中意工商界应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实现中欧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商务部报道,4月1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意大利维罗纳出席中国—意大利商业对话论坛时,呼吁在座的中意工商界人士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中欧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王文涛部长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绿色低碳转型正处在关键阶段。欧委会近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涡轮风机等优质绿色产品的消极动作,一边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一边却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可以说这是一种“双标主义”。欧委会这些做法既会阻碍全球绿色转型,也会挫伤中欧投资合作信心,更会动摇双边经贸互信的基础。希望中意企业家们发挥工商界力量,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持开放合作,抵制脱钩断链,实现融合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让绿色真正成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底色。


3月份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2%,欧洲下降9%

据路透社,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周五表示,3月份全球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销量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 至123万辆,中国和美国市场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分别增长27%和15%, 但欧洲销量下降了9%。分析人士表示,销售增长虽有所放缓,但整体趋势仍显积极。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负责人会见欧盟及欧洲4国气候特使

4月10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会见来访的欧盟、德国、法国、荷兰、丹麦气候特使。双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进行了深入交流,表示将在在能源转型、循环经济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欧洲央行释放降息信号,可能先于美联储在6月降息

据路透社,4月11日,欧洲央行宣布,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将主要再融资利率、存款便利利率、边际贷款利率维持在4.5%、4%以及4.75%的历史高位。同时,欧洲央行明确暗示即将降息,称大多数潜在通胀指标正在放缓,如果相信通胀将达到2%,利率可能会下降。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央行很可能先于美联储在6月降息,但预计未来欧元区利率下调空间有限。


“投资中国”圆桌会在巴黎召开,参会法国企业表示“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据环球网,4月10日,中国商务部在法国巴黎召开两场“投资中国”圆桌会,包括法国巴黎银行、赛诺菲、液化空气、法雷奥、米其林、阿科玛、法国电力、道达尔、苏伊士等法国企业,以及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欧中投资协会等商协会参会。在此次圆桌会上,江苏省、四川省派出代表进行投资推介。


“投资中国”意大利专场推介会在米兰成功举办

据商务部,4月10日,“投资中国”意大利专场推介会在米兰举办。商务部外资司、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中国工商银行代表出席活动并致辞,江苏省、四川省、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有关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企业代表进行专题推介。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主席马里奥·波塞利、意大利中国商业发展论坛主席伊万·卡迪洛出席并致辞。200余位中意政府机构、企业、商协会代表参加活动。


深圳多家新能源企业与匈牙利达成合作投资意向

新华社4月10日报道,由匈牙利国际会展中心和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匈牙利可再生能源企业投资峰会暨零碳星球减碳峰会”9日在布达佩斯举办。峰会围绕匈牙利新能源有关政策解读、欧洲可持续发展产业展望等主题展开圆桌对话。20多家深圳新能源企业借峰会契机,与匈牙利当地政府及企业达成多项产业合作投资意向。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洲国家文化金融的发展经验》

作者:倪淑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文化产业增速7.8%,占GDP的比重达到4.5%。但是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文化产业面临需求收缩等多重压力,增速难以维持。后疫情时期,如何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文化强国建设以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伟大目标,成为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借鉴欧洲国家成熟经验,完善中国文化金融体系,为文化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 文化金融发展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二、 欧洲国家文化金融的发展经验探析

三、 对中国文化金融发展的启示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地缘政治回归下的欧洲经济模式:诊断与改革建议》

作者:Judith Arnal, Enrique Feás, Agustín González-Agote, Miguel Otero Iglesias, Jorge Tamames, Federico Steinberg
来源: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下,相互依赖已成为一把双刃剑,战略自主和经济安全等难以量化的概念相继出现。欧盟如何才能适应被新重商主义、新保护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困扰的全球经济挑战,同时又不失去其本质?

全球经济已今非昔比,确保经济安全、能源自主、供应链弹性和技术优势,往往被视为比维持开放市场或提高效率而更重要的目标。这些目标为推出新的贸易政策措施铺平了道路,尤其是在美国。其主要策略包括:坚持国内生产、控制出口和技术投资、审查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欧盟抵制这种极端做法,虽然同意有必要降低与中国的风险(“去风险化”),但并不希望走得太远,以至于完全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脱钩”)。然而,欧盟必须重新配置其经济战略,使之与新时代相适应。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