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本周三件大事影响中欧关系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2-04-23
分享        

编者按: 复活节后,欧洲节奏逐渐快了起来。盘点一下,本周发生三件大事预计深远影响中欧关系:一是中国派出两队高级代表团分别访问中东欧八国和巴尔干半岛,向欧洲传递出重要信号;二是欧美在涉华对话和TTC框架下交叉互访,加强对华政策协同,俄乌局势成新背景;三是中国批准强迫劳动两项核心公约引发欧洲舆论强烈反响。此外,本周法国总统候选人电视激辩也是热点,中法未来关系发展无疑将影响中欧关系走向,中欧智库都对大选前景展开深入研究,您将在“智库观察”栏目查阅有关情况。欧盟中国商会本期《周·知》关注以上及其他与中欧关系发展有关的重要事件。感谢阅读,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本文约3700字,阅读时长约9分钟。

耐人寻味的是,在战火重燃的欧洲,中国和美国都派出高级别的“她力量”游走在欧洲外交前沿——近日,三位女外交官在欧洲刮起外交旋风,其中两位来自中国,分别是外交部工作组组长、前驻芬兰、捷克大使马克卿和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还有一位则来自大西洋彼岸,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她们引起欧洲高度关注。

首先是三位中最早到访的马克卿大使。公开资料显示,4月12日-14日,她率团访问希腊,同希腊政府官员和媒体会谈,就庆祝中希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及俄乌冲突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4月15日至19日,马克卿大使一行访问阿尔巴尼亚,与阿欧洲和外交事务部政治和战略事务总司长代迪亚、美亚非司司长哈利米等分别会见,并同阿国际问题研究所、全球化研究所等举行座谈。

4月20日起,马克卿大使则率团到访“地中海心脏”——南欧岛国马耳他。今年也是中马建交50周年。

中国对欧的另一场“魅力旋风”则于4月18日开启,由霍玉珍特别代表率领的高级代表团,密集访问中东欧八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

据“上观新闻”,这次出访引人注目,时机特殊,是俄罗斯2月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中国首次派遣代表团造访靠近俄乌的中东欧地区。

报道还提到,该代表团构成多元,不仅来自政府部门,还包括智库、民间团体、企业界、教育界人士,交流涉及政治、经济、人文等广泛领域。一名代表团成员表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减少,以致误解增多,加上一些中东欧国家深受美国影响,对中国在地区问题、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难免存在偏见。所以,代表团克服重重困难,期待与欧洲朋友进行坦诚、直接的沟通。(更多可阅读文章《中国代表团本周起访问中东欧8国,传递出什么信息?》)

中欧峰会后,中方加大对欧外交力度,近期派出两个高级代表团赴欧洲访问,一个侧重南欧和巴尔干地区,一个侧重中东欧地区,引起欧方舆论高度重视,这成为本周中欧关系发展的首个重要事件。

两位中方代表团团长的女性身份页在战时的欧洲引起更多遐想。而美国女外交官谢尔曼也在布鲁塞尔之行中回应这一话题。她在与“欧洲之友”活动与欧洲学生对话时提到,女性似乎能扮演能似乎促进和平的角色。

谢尔曼率团对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深度访问”为期四天,从19日到22日。她的日程包括:与欧方举行第三次涉华高级别对话,访问北约总部,会见冯德莱恩主席办公室主任塞伯特,在“欧洲之友”智库发表演讲,与法德意英同行通话等。

谢尔曼在北约、智库演讲等多场活动中都言必及中国。去年底,第二次美欧涉华高级别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其声明遭到中方驳斥,被批为意识形态划线,冷战思维横行。

这次欧洲舆论对第三次欧美涉华对话集中在新背景——俄乌局势。比如南华早报报道说,谢尔曼加强威胁,称如果中国帮助俄罗斯,将对其进行制裁。

此外,本周欧美高层交往不仅有谢尔曼之行,欧委会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则“逆行”访问美国——一大背景是5月欧盟和美国将在巴黎举行贸易与技术理事会会议。东布罗夫斯基斯与美贸易代表戴琪等会面,说TTC为欧美在对俄制裁协同上创造机会,欧美也讨论了“如何应对供应链扰乱和实施出口管控”。

第三件在欧洲引发各方高度关注的则发生在中国。4月20日,中方批准了《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两项核心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对此表示欢迎。欧方舆论认为此举有助于促进中欧关系发展,也为中欧投资协定签署迈出“第一步”。欧盟中国商会微信公众近期持续跟踪该事件,包括上周发布的《周·知》|“为何中方选择此时批准强迫劳动公约?”——欧洲舆论反映解读,在此不再赘言。

如何看本周这三件与中欧关系相关事件?

首先,中欧双边角度,欧洲仍在辩论中欧峰会和中欧关系,一些声音十分过激;如果从行动层面看,中方的对欧外交努力只在加码,并未减少,两个高级代表团访欧和中国批准强迫劳动公约都对欧洲释放重要信号。

在俄乌局势上,中方阐述了其重要立场,并不模糊。近两年,由于疫情暴发和相应管控措施,中欧直接人员交往减少很多,导致误解增多,在当前特殊时机下,加大面对面接触十分有必要。

其次,中欧美三边角度。谢尔曼欧洲之行意在中国,而她于22日参加的与欧盟关于印度的磋商会议也“醉翁之意不在酒”。正如其在“欧洲之友”活动中所说,美国发展对印关系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到2030年印度或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中产阶级最多的国家,美国希望发展与印度及其他“志同道合的盟友”关系,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即使在俄乌局势下,中国仍是美国制度性战略竞争”“头号”目标。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周四,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方式出席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演讲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坚定信心、同心合力、和衷共济、合作开创未来。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问乌克兰

据新华社报道,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20日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并与乌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双方就乌克兰申请欧盟候选国地位、对俄罗斯第六轮制裁、马里乌波尔局势和乌克兰重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IMF调低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据新华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较1月份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

IMF认为,俄乌冲突和西方对俄制裁引发人道主义灾难,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扰乱劳动力市场和国际贸易,并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为应对通胀高企,全球多个经济体加息,导致投资者降低风险偏好、全球金融条件收紧。此外,低收入国家新冠疫苗短缺可能导致新一轮疫情暴发。

马克龙与勒庞进行法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 聚焦经济与民生议题

据中新社,争取连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当地时间20日晚进行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聚焦经济与民生议题。

辩论于当地时间20日晚9时(北京时间21日凌晨3时)开始,按计划分8个主题展开,分别是购买力、退休制度改革、国际事务、欧洲事务、安全、移民、教育和环境。当晚的辩论明显侧重于法国国内议题,留给国际问题和对外政策的时间不多。辩论一直持续至晚11时50分结束,总时长近3小时。

欧委会批准德国200亿欧元财政援助计划

欧委会4月19日批准德国因俄乌冲突拟对企业实施的200亿欧元国家援助计划,支持受当前危机及对俄制裁影响的德国企业。相关企业将通过财政拨款、税收减免、贷款垫付、担保、给予贷款等形式受惠。其中,农林牧渔业单个企业受惠规模不超3.5万欧元,其他行业单个企业受惠规模不超40万欧元。

智库观察

本期智库观察第一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欧洲研究所4月16日发布的的观点评论。法国总统大选是2022年欧洲政治的重大事件。法国作为欧盟唯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及军事防务、核力量大国,在多边主义、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说,法国总统的人选,将在决定法国未来发展走势的同时,对欧洲一体化、多边主义前景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从首轮投票结果看,如何理解法国传统政治格局正式解构?未来政治生态如何重塑?执政五年,马克龙是否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两人终极对决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围绕上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学者进行了研讨并发表了各自观点。

本期智库观察第二篇来自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发布的评论文章《法国总统选举:这不仅仅是关于谁获胜,而是他们如何获胜》(The French presidential election-It’s not just about who wins, but how they win),作者是Georgina Wright。文章认为像所有选举一样,4 月 24 日的法国总统大选结果很难预测。但是它的最终结果有很多影响,不仅对法国,而且对整个欧洲也是如此。文章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缺乏政治辩论;议会选举的重要性;马克龙的胜利对法国和欧洲意味着什么。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